(1)分析用控制圖:


主要目的是使生產過程處于統計控制之下,其次是使過程能力充分。


如果經過分析,生產過程處于統計控制之下,符合質量要求,則分析用控制圖轉化為管理用控制圖;如果經分析,生產過程仍處于非統計控制下,則需找出導致失控的異常原因,消除異常數據點,重新計算中心線和控制線。


如果異常數據點比例過大,應改進生產工藝,重新采集數據,重新計算中心線和控制線。如果生產過程經分析后處于統計控制之下,但不滿足質量要求,則應對生產過程的相關因素進行調整,直至滿足要求,可轉化為控制圖進行管理。


(2)控制用控制圖:


監控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利用控制圖進行控制。


此時,已經根據分析階段的結果確定了控制圖的控制極限。生產過程的數據及時繪制在控制圖上,控制圖中各點的波動可以說明生產過程受控或失控。如果發現失控,就要找出原因,盡快消除其影響。監測可以充分體現SPC在防控中的作用。


統計過程控制 SPC控制圖之 質量管理中控制圖的使用

統計過程控制 SPC控制圖之 質量管理中控制圖的使用


在工廠的實際應用中,每個控制項目都必須經過上述兩個階段,必要時會重復從分析到監控的過程。設計使用控制圖流程如上圖所示。


查看更多請點擊-->:統計過程控制SPC六西格瑪工具質量管理工具

上一篇:六西格瑪管理工具,QC七大手法之 層別法

下一篇:SPC統計過程控制之SPC控制圖

質量管理工具相關文章
精益六西格瑪培訓課程